一、培养目标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英语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宽泛的人文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能够从事教学、科研、涉外工作,能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
3、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学术研究的能力,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形成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5、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德语、日语或法语),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研究本方向研究英国和美国的重要作家、作品、各种文学理论和流派,探索文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以及这些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注重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与分析,培养文学欣赏和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
2、语言学本方向研究当代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流派,探索语言与社会、心理、认知、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以及这些理论在语言规划、语篇分析等领域的应用。突出对语言的功能研究,教学和科研主要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等领域。
3、翻译理论与实践本方向研究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内容涉及文学、哲学、文化、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法律、商务、心理学等领域。学习中既有系统知识的讲授、各种相关理论的介绍、分析,又注重翻译技能的培养和社会实践。
4、跨文化研究本方向结合专业方向,主要开展跨文化交际学、中外社会与文化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学主要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交际活动,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中外社会与文化针对中国与主要英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累计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最低须修课程   门数及学分  | 
  备注  | 
                必 修 课 程  | 
  学位 公共 课  | 
  政治 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所有课程均须 修读(7学分)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考试或论文  | 
第二外   国语  | 
  日语 / 德语 /法语(其中一门)  | 
  72  | 
  4  | 
  1、2  | 
  考试  | 
    学位 基础 课  |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所有课程均须修读(10学分)  | 
  | 
英语阅读与翻译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英国文学研究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美国文学研究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语言学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学位 专业 课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所有课程均须 修读(6学分)  | 
  |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美国社会与文化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选 修 课 程  | 
公共 选修 课  | 
  文献检索  | 
  18  | 
  1  | 
  每学期  | 
  考查或考试  | 
学生自选,不计   学分  | 
全校   统开  | 
    专业 选修 课  | 
专题研究(1)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最低需修5门 课程(10学分)  | 
  | 
专题研究(2)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专题研究(3)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专题研究(4)  | 
36  | 
2  | 
4  | 
考试或论文  | 
美国语言与文化  | 
36  | 
2  | 
1  | 
考试或论文  | 
  | 
  | 
语篇分析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 
  | 
文体与修辞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跨文化交际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中西文化比较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非洲裔美国文学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  | 
36  | 
2  | 
2  | 
考试或论文  | 
比较诗学与文化  | 
36  | 
2  | 
3  | 
考试或论文  | 
文学批评与小说欣赏  | 
36  | 
2  | 
4  | 
考试或论文  | 
美国华裔文学与文化  | 
36  | 
2  | 
4  | 
考试或论文  | 
英诗赏析  | 
36  | 
2  | 
4  | 
考试或论文  | 
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 
36  | 
2  | 
4  | 
考试或论文  | 
补修  | 
由导师定  | 
  | 
  | 
  | 
  | 
不记学分  | 
  | 
必 修 环 节  | 
实践  | 
教学实践、三助实践、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  | 
1学分  | 
  | 
学术 活动  | 
  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访学、进修、讲座以及各种专题的讨论。  | 
  1学分  | 
  | 
所需修学分  | 
不少于35学分  | 
 五、培养方式
 由各培养方向的导师组指导该方向的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培养计划,第二学期再经双向选择确定导师,以便扩大学生对该方向研究领域的了解,增加师生相互了解的机会,加强指导和管理;在完成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选修其他课程;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参加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继续学业。
六、实践和学术活动
 实践含教学实践、三助实践、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完成其中之一后出具单位证明和个人小结。学术活动有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访学、进修、讲座以及各种专题的讨论等等,参加完成其中之一并提供小结/报告即视为合格。实践和学术活动各1学分,共计2学分。
七、考核方式
 考试或学期论文。第二外语为考试。考试和学期论文评分均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包括新资料、新内容、新方法或反映新的发展),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论文语言及质量论文用英文写作,允许有中文例句。按规定的体例要求行文规范、主题明确、论点清楚、论据充分、论述有力。具体规范参见“云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试行)”。
3、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程序和要求按照《云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九、教材和参考文献
详见www.grs.ynu.edu.cn